透析器 (人工腎臟)
本節將介紹血液透析的核心組件——透析器,特別是現今臨床最廣泛使用的中空纖維型人工腎臟(HFAK),並探討其優缺點、歷史發展及重複使用的議題。透過互動卡片,您可以深入了解各面向的細節。
中空纖維人工腎臟 (HFAK)
HFAK由數萬根微小中空纖維組成,血液在纖維內流動,透析液則在纖維外反向流動,以極高的效率進行物質交換。這是目前透析治療的黃金標準。
✅ 優點
- 血容量低,對人體負擔小
- 血流阻力低
- 超濾可精確控制 (非順應性)
- 易於重複使用
⚠️ 缺點與注意事項
- 透析前需徹底排氣,防氣鎖
- 血液入口分佈可能不均
- 消毒殘留物可能引發過敏
- 可能需更高劑量肝素防凝血
重複使用的利與弊
指清洗、消毒已用過的透析器供同一患者再次使用。此做法在資源有限地區仍可見,但在美國已相當少見。其優劣勢非常明顯。
優點
- 降低單次治療成本
- 減少「首次使用症候群」
- 減少醫療廢棄物
缺點
- 增加人力、空間與水資源消耗
- 消毒劑可能對人體有害
- 潛在的污染與感染風險
- 手動處理品管不易
透析膜:生物相容性的決戰點
透析膜是人工腎臟的心臟,其材質直接決定了治療的「生物相容性」——即人體對這個「外來物」的反應程度。本節將比較兩大主流膜材:纖維素膜與合成膜,並透過圖表視覺化呈現它們在生物相容性上的關鍵差異。
纖維素膜
- 來源: 木材、棉花
- 特性: 親水性,結構不規則
- 優點: 歷史悠久、價格便宜
- 缺點: 生物不相容性較高,易激活補體
合成膜
- 來源: 熱塑性材料 (如聚碸)
- 特性: 疏水性,結構均一
- 優點: 生物相容性佳、中大分子清除率高
- 缺點: 價格較高、需精確超濾控制
生物相容性比較:補體激活程度
補體激活是衡量生物不相容性的關鍵指標,激活程度越低代表相容性越好。合成膜在此表現明顯優於傳統纖維素膜。
輸送系統:精確與安全的生命線
輸送系統負責調配透析液並將其安全地輸送到透析器。從水質、化學成分到各種安全監測裝置,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,直接關係到患者的治療安全與品質。點擊下方流程圖的步驟,了解更多細節。
透析液製備與輸送流程
點擊上方任一步驟以查看詳細說明。
關鍵安全監測裝置
確保濃度
防止溶血
膜完整性
防空氣栓塞
精確脫水
進階透析:追求更高品質
隨著技術進步,血液透析從僅僅移除小分子毒素,發展到能更有效清除中、大分子的「高效能」與「高通量」透析。這不僅提升了治療品質,也帶來了新的挑戰,特別是高通量透析中的「逆向過濾」問題。
高效能透析 (High-Efficiency)
目標:提升「小分子」溶質的清除效率。
條件:使用大面積膜、高血流量 (≥350 mL/min)、高透析液流量 (≥500 mL/min)。
高通量透析 (High-Flux)
目標:提升「中、大分子」溶質 (如 β2-微球蛋白) 的清除效率。
條件:使用高滲透性合成膜,依賴「對流」轉運。
高通量透析的挑戰:逆向過濾
在高通量透析中,透析液可能從透析器回滲至血液中。若透析液不夠純淨,細菌內毒素可能進入體內引發炎症。因此,使用「超純透析液」至關重要。